【書籍分享:受害者情結】
「你可以關心,但不要企圖承擔;你可以安慰,但不要企圖著手解決;你可以支持,但不要沒有自己的底線」
「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逝。他們只是被活埋了,有朝一日會以更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」
近期比較少分享課外書,但這本書讓我特別有感觸,自己曾面對同樣的狀況,想幫助無助的朋友,但後來卻承受不住巨量的負面情緒,沒有設好彼此的界線,以為自己在幫助別人,但事實上這並不是自己的責任,對兩邊都沒有實質上的幫助,謝謝諮商心理師好友瀝新的推薦。
什麼是受害者情結?
「不滿足我,你就是敵人」-受害者情結是廣泛性的控訴周遭生活的一切人事物,並且沒有特定對象的延展及移置到任何所接觸到的對象,只要他沒有照自己所期待的反應,就會強烈的控訴、指責他人,並將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,情結即代表一群無意識感覺與信念形成的結
受害者情結的特徵包括:
*認為自己是無助及弱勢的
*偏執信念(我是對的、應該怎麼樣)
*具有敵意及攻擊傾向
*自我中心
*情感匱乏(我需要、給我)
*不願意承擔責任
*視悲苦為自己的價值
怎麼樣會有受害者情結?
受害者情結是在無意識下所形成,許多時候跟原生家庭、情感創傷、過往經驗有關,例如早期在父權社會下,媽媽對爸爸的外遇敢怒不敢言,轉而發洩至女兒身上,但女兒在未成年時,身心的發展並未健全,除了不知道怎麼面對母親的抱怨或情緒,也無法理性地思考這些情緒跟自己有無關聯,怎麼消化等,在重複的負面情緒刺激下,這些未處理的情感創傷會跟著自己長大
如何面對有受害者情結的朋友?
當自己在表達想法或意願時,已經無法依自身真實的想法及感受,不敢做自己的決定或說出想表達的,而是擔心他人的情緒甚至生命安危,要注意這樣的關係可能是有問題的。
*建立明確的「界線」,避免進入「拯救者」的角色
*「課題分離」:你只能負責自己的人生,也尊重別人編寫他自己的人生
*以同理的角度,但不隨對方情緒起舞,釐清對方情緒的責任
*能拯救他的,只有他自己,唯有對自己的情結有所覺察
*穩定情緒、客觀理性、冷靜思考、同理回應
其他節錄的重點可以參考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chenhc82/
#受害者情結 #蘇絢慧 #諮商心理師 #皇冠出版 #課題分離 #心理學 #閱讀 #心得 #書籍分享 讓關係.歷久彌新 - 石瀝新諮商心理師